奇瑞发动机创新团队在业务研讨。陈旻摄(人民视觉)
第五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表彰大会举行时,奇瑞汽车发动机工程研究院院长朱航以团队代表身份,领取了“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奖牌,这个团队的平均年龄是28岁,这份荣誉对他们而言,既代表肯定,也承载着他们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奋斗的理想和愿景。
这一路行进,经历了诸多不易,也流下了无数心血,感受过无数喜悦,也品尝过累累硕果,把独立自主当作根基,把开拓进取当作灵魂,这始终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目标。朱航这样表示。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以及十一五八六三计划中的HCCI发动机研究项目,已经成功通过科技部专家组的阶段性审核,其技术水平在国际上达到了先进程度,在国内也处于领先地位;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款缸内直喷汽油机已经实现了大规模生产;是国内最早在EMS产业化方面取得显著进展的企业……奇瑞发动机的研发创新团队,其起源竟然是源于一个看似不切实际的设想。
引擎是汽车的关键部件,在国内,相当长的时间里,它被视为难以涉足的技术领域。奇瑞和海外企业合作研制的首代引擎面世后,在业内引起巨大反响——奇瑞发动机研究所的副院长古春山至今仍记得,他背着气缸盖外出测试时,许多业内人士都认为,凭借奇瑞当时的条件,独立研发引擎纯属天方夜谭。
奇瑞决心彻底精通发动机技术,2002年将前一年的全部盈利投入其中,这笔钱在当时相当于公司的全部资产,用来和全球顶尖的发动机研发公司奥地利AVL展开合作研制产品。奇瑞派遣了众多应届毕业生,开启了为期十年的合作与进修之旅。
起初我们扮演“小学生”角色,外国公司怎样指示我们就怎样执行。后来逐渐察觉到弊端,反复沟通争执,最终能够独立制定应对策略。朱航表示,遵循“模仿学习、合作实践、自主探索”三个阶段,奇瑞最终主导研发了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二代及第三代发动机。这些发动机在关键性能参数上,已经达到国际领先品牌的同等水准。
奇瑞非常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传承。创新团队内部严格遵循“工作再繁忙也不能减少培训投入,条件再艰苦也不能节省研发开支”,始终把培训当作一项日常核心任务来执行。培训方式多种多样,例如邀请海内外出色的发动机专家来奇瑞授课,推行老员工带新员工、经验丰富的师傅带徒弟的模式,与国内外顶尖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培养博士和硕士人才,还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此外,集体充分调动每个人的自觉性,始终秉持实践与学习相结合的原则,鼓励成员积极实践,主动探索。
该团队在2007年获得了中国侨联第二届成果交流会授予的自主创新成果大奖,以及安徽省科学技术领域的一等奖,到了2008年,又得到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的最高荣誉,2012年,它被评为安徽省内最杰出的十大创新团队之一。
从最初的简陋厂房,发展到如今的宏伟基地;从最初的精英团队,扩展到现在的庞大科研力量,发动机工程研究院负责着数十项各类发动机研制任务,其中包含多项尖端科技课题;提交了数百件专利申请,包含大量技术专利。奇瑞研制的引擎系列,五年间累计制造数量逾320万台,由此直接产生的经济价值超过200亿元,该产品连续五年被授予年度“中国十佳发动机”称号,并且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现在,国内汽车产业迅猛进步,极好地寄托了国人对于工业复兴的向往!民族工业的宏伟蓝图正吸引着我们的目光……朱航谈到。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