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内地旅客数量大幅下降,以周大福为首的香港金饰品牌经营遭遇困境。10月8日股市重新开市后,周大福股票从开盘价6.54元持续下挫,发稿前报收于6.4元。此前10月2日,该股票价格一度下挫2.32%,录得当月最低点。根据周大福集团公布的上一财年第一季度业绩,在香港及澳门地区的零售销售额减少了6%,而同店销售业绩更是出现了11%的负增长。中国内地零售额在当期实现了显著提升,然而周大福集团自2015财年起在内地的销售数据表明,单店销售额的扩张速度正逐步减慢。由于增长动力减弱,周大福当前将重心转向中国内地三线及以下城市和乡镇区域,借助加盟模式持续增设门店,以此推动整体收入增长。对于这一现象,权威人士指出,金饰店利用合作模式迅速扩大规模蕴含着显著隐患,如何有效监管合作方是一个关键议题。周大福作为拥有九十载历史的金饰品牌,其品牌形象显现出陈旧感,未来需借助积极革新等手段,更有效地吸引年轻消费群体。
以强补弱
依据《2019年香港珠宝品牌分析报告》的数据,香港珠宝市场总值超过600亿元,内地访客的购买额占据了约半数比例。香港整体零售状况不佳,高度依赖旅游消费的珠宝行业也因此承受了显著影响。今年“十一”假期,内地访客在香港的购买行为大幅减少,像周大福这样的港资黄金珠宝品牌,其股价也出现了明显下跌。
周大福集团最新披露的一季度业绩记录,在2019年6月30日结束的三个月时间里,香港和澳门的零售收入均出现下滑,降幅达到6%。这两个地区的门店销售额与销售量同步大幅度减少,分别降低了11%和14%。而内地游客消费贡献的主要支付渠道,包括中国银联、支付宝、微信支付以及人民币结算方式,当季零售额下降了44%。
根据花旗银行的分析,周大福在香港的门店销售在7月份下降了30%,而在8月份,这一下滑趋势预计将加剧,跌幅可能会达到50%到60%。目前,周大福集团还没有公布这两个月的同店销售具体数据。香港市场销售不佳造成压力,花旗银行分析指出,周大福集团负责人已向房东申请续约时给予30%至40%的租金折扣,以及暂时减免租金,若对方不同意,可能会在未来6到12个月内考虑关闭店铺
针对周大福在香港和澳门市场遭遇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等议题,北京商报编辑部发送了询问事项,周大福集团方面给予答复,说明将很快公布第二季度经营状况,敬请留意。
香港和澳门市场对周大福造成的负面影响很严重,不过周大福把重心放在了大陆,而且内地对黄金首饰的需求一直很强,所以公司整体的经营成果上,这种不利影响并不突出。
2020财年首季,周大福集团内地销售额较去年提升24%,原店销售额增长11%,网络销售增长11%,整体销量增长6%。此阶段,周大福在中国内地新增115家零售网点,同时在香港、澳门及海外市场新增3家门店。周大福在财务报告中也提到,中国内地市场在一季度的销售额促进作用显著,特别是内地新零售点的销售贡献有所提升,带动了镶嵌类珠宝首饰的销售额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押宝“下沉”市场
根据财务报表,周大福集团营收大概有三分之一源自港澳地区,剩余部分主要来自中国内地市场。就店铺分布而言,中国内地是周大福集团着力拓展的区域。在2019年3月31日结束的财年期间,周大福集团旗下所有品牌在中国内地共设有2988家零售网点,而香港和澳门地区合计只有101家。这一阶段,周大福集团在内地的实体店数量增加了539家,在香港和澳门地区增设的门店只有2家。就营收方面而言,中国内地对周大福集团的业绩贡献非常突出。2019财年,该公司的总收入增长了12.7%,达到667亿港元,核心业务利润提升了24.4%。周大福集团认为增长主要得益于品牌成功拓展至三线及县级城市。周大福集团最近两年改变了以往只靠直营店的发展方式,转而通过发展代理商来拓展三线及更不发达的市场。2019年财务年度期间,周大福在国内开设的539家新增零售网点里,有251家位于低线城市,几乎占了新增网点的一半数量。这种经营策略让周大福集团收获了显著成效。当年低线城市零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9%,这一增速超过了高线城市。该区域对整体收益的占比,从2018年的23%增加到了24.3%。
周大福集团同时着手对主要城市的周大福珠宝品牌进行革新,增设周大福艺堂和周大福荟馆,改善客户感受,并且开拓高级钻石市场,增加年轻潮流珠宝的种类,以此构建多元化品牌体系,一方面在主要城市吸引更多消费者,另一方面让核心品牌周大福珠宝迅速进入低级别城市和乡村地区。周大福集团透露,未来三到五年内,提升市场覆盖率将作为公司主要任务,计划借助加盟体系,向更低级别的城市区域拓展,重点包括县镇市场。2020财年,集团在中国大陆的净新增门店计划达到500家,这些门店多数将采用加盟形式建设。
专家指出,当前珠宝市场正呈现分层化特点,渠道下沉做法与此方向吻合。在三四线都市,国际品牌的影响力相对有限,周大福在此区域具备显著地位。然而,周大福与当地其他对手相比,优势并不突出,价格定位和款式设计等要素成为关键比拼焦点。知名经济学者宋清辉指出,珠宝商标借助合作模式迅速扩大规模,其中潜藏着显著隐患,能否对合作方实施有效管控,是个关键议题。
根据可查的资料,周大福集团起家于三十年代的港澳地区,逐步发展,1998年开始拓展到中国内地。周大福集团旗下拥有多个品牌,其中包括周大福珠宝这一标志性品牌,还有周大福艺堂,该品牌致力于提供贵宾级别的体验,周大福荟馆则汇集了众多国际珠宝品牌,此外,集团旗下还有高级钻石品牌HEARTS ON FIRE,以及可以追溯钻石来源的品牌T MARK,面向年轻消费群体的时尚珠宝品牌有MONOLOGUE和SOINLOVE。
需更贴近年轻消费者
2019财政年度,周大福集团实现了可观的经营成果提升,然而,这家拥有九十多年历史的珠宝企业,同样需要正视由于珠宝消费趋势发生变化而引发的市场难题。
北京商报对周大福集团2015至2019财年同店销售情况进行了整理,了解到内地市场周大福同店销售增长速度正在逐步减慢。2015财年,周大福在内地同店销售额提升了15.6%,但随后的几年里,增长幅度持续缩小,2016财年只增长了9.6%,到了2017财年,增幅进一步降低到5.2%。2018年度,增长一度回升到8%的水平,然而到了2019年度,店铺销售增长再次回落到3.4%,成为五年内最弱的年度表现。
港资珠宝业三大巨头中,历史悠久的老牌周大福占有明显优势,它核心业务的2018财年营收达到592亿港元,这个数字几乎是周生生和六福珠宝的两倍多。不过,随着珠宝首饰市场消费需求出现新变化,周大福也遭遇品牌形象老化、推广方式过于守旧的困境。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研究表明,当前珠宝首饰的消费偏好趋向多元化、特色化,市场内部竞争日趋白热化,依靠单纯增加销量获取的利润正在逐步压缩。为了适应市场的新变化,珠宝商必须深入探究特定消费群体的喜好,并且集中资源经营某个细分市场,这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周大福其实已经认识到转型的必要性,在2018财年启动了“Smart+2020”的三年计划,把一些经营成熟的珠宝店改造成周大福荟馆和周大福艺堂,专门服务那些喜欢国际高端珠宝和特别体验的顾客,对店铺进行了特色化改造。为了吸引年轻消费者,周大福在一二线城市的部分门店引入了新颖的科技元素。在香港和内地,周大福也在探索设立主题式体验中心,并且布置了自助式体验空间,目的是为了招徕年轻群体。就产品而言,周大福持续响应跨领域风尚,曾与瑞幸咖啡、可口可乐等品牌合作设计推出联名款饰品。
周大福积极进行业务调整期间,周生生和六福珠宝也陆续探索面向年轻消费群体的策略,通过更新零售空间布局,增设新门店,结合当下流行文化进行品牌合作,或是邀请当红青年艺人助力品牌形象革新,以吸引年轻消费客群。2018年,周生生携手热门手机游戏《阴阳师》设计的金达摩饰品,发售之初便迅速售罄。周大福的跨领域合作,并没有产生类似金达摩手链那样广受欢迎的产品。在宣传推广上,六福珠宝则更加善于利用抖音这类社交软件吸引年轻群体的注意,有效将关注度转化为实际的销售额。
宋清辉谈到,年轻消费者购买力持续提升,珠宝首饰消费逐渐融入日常生活。周大福品牌拥有九十载历史,目前面临老化问题。为了适应年轻群体,该品牌需要积极推动创新举措,从而实现与新一代市场的有效对接。
北京商报记者 王晓然 孔瑶瑶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