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进行曲》

admin 4 0

优惠价:¥

原价:¥

《大刀进行曲》,也称作《大刀向敌寇颅顶劈去!》,是麦新于1937年7月在上海谱写的抗日歌曲。这首歌曲是为了赞颂当时在长城一带以刀击毙日本兵的国民革命军第29军“大刀队”而创作的。

时代背景

1933年3月,宋哲元统率的第二十九军“大刀队”在喜峰口与敌军进行近身肉搏,敌人死伤惨重,初次领教了大刀的威力,伤亡众多。这支部队的捷报和勇士们的壮举迅速传遍全国,极大地振奋了全国民众的抗战精神。

作曲家麦新正值二十三岁,因大刀队壮烈事迹触动,迅速完成了《大刀进行曲》的创作,包括歌词和旋律。

歌曲赏析

乐曲以开阔的调式呈现,彰显了中华儿女坚韧不拔且勇于决战的崇高品格。乐曲起始便直抒胸臆,抒发了我国人民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强烈愤恨和顽强抗争意志。歌词仅十余行,极为精炼。旋律十分明快、顺畅、贴近日常表达,节拍刚劲有力,易于掌握且传唱。这首《大刀进行曲》不注重歌词的文采,而是采用近乎呼喊的句式,带来强烈的冲击力。开篇“大刀向敌人头上劈去”,其傲视姿态、刚猛气势、凌厉声响,令对手心惊胆战。收尾同样利落,既与开篇形成呼应,又让人感受到势如破竹、似砍瓜切菜般的畅快。那个特殊的日子到来了,这个目标必须实现,这种重复手法强化了感染力。前者像是战斗号角,激励着全体将士奋勇向前,后者则展现了民族不屈的斗志,誓要胜利绝不停止。歌曲里“勇往直前!”和“决一死战”的呐喊,非常贴切,极好地突显了这支进行曲的激昂气势。《大刀进行曲》的曲调颇具看点。比如,乐曲开篇的重复音调,以及“大刀向”三个字的逆向分节奏,显得沉稳又坚决,仿佛战斗的号令,激励人心,令人振奋,又似挥舞的利刃,锐利非凡,寒光四射。

社会影响

《大刀进行曲》在民族危难之际问世,是应运而生的一首时代战歌,它诞生于中华儿女奋起抵抗日本侵略者的炮火之中,点燃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无数热血青年高唱此曲投身军旅,奔赴抗日战场。上海失守之后,赤手空拳的学子们面对日寇宪兵,高呼“用大刀劈开鬼子的脑袋”,前往街头募集物资,为前线战士打造兵器。

这首歌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42个国家曾在巴黎召开反法西斯会议。音乐家任光当时指挥旅欧华侨,在大会上演唱了《大刀进行曲》和《牺牲到最后关头》(由麦新作词、孟波作曲)等救亡歌曲。这些歌曲激昂的旋律,深深感动了与会各国代表,引发了他们的强烈共鸣。他们表示,中国的当代歌声里饱含着国家的无穷期盼,并且提升了全球对抗法西斯主义的取胜信念。

二零一五年八月二十六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了“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网络投票的最终名单,《大刀进行曲》是这十首获奖歌曲中的一个。

日本军歌拔刀队进行曲_大刀进行曲 麦新 抗日救亡歌曲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